8名中国球员跻身NCAA一级联盟,王俊杰在旧金山大学担任锋线轮换,赵维伦通过意大利青训体系进入美国大学联赛,圣路易斯大学的张陈治锋则从清华附中直接跳级登陆。
16岁的郇斯楠被列为全美TOP50高中生,手握十余所名校offer;15岁的朱正和张博源在美高联赛蓄力,目标直指NCAA。
篮协“小篮球计划”四年覆盖28万青少年,浙江衢州的小学生被集体送往美国高中训练,体教融合模式拓宽了人才基数。
CBA政策调整为留洋按下加速键,外援上场时间压缩让林葳、杨瀚森等新星获得更多球权,林葳更以场均21分成为本土得分王,直接吸引NBA球队试训邀请。
而经纪公司与奖学金项目填补后勤空白:GZY Sports帮球员对接学校并协商上场时间,蔡崇信基金会承担学费住宿费,让年轻球员摆脱经济顾虑。
曾凡博13岁赴美成为四星高中生,余嘉豪高中收到NCAA名校offer,他们身边同龄人冲击NBA的案例不断强化着“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的信念。
这种心态甚至感染了本土青训球员:林葳以拒绝归队迫使南京同曦开具澄清信,用强硬态度换取闯荡机会。
薪资落差成为首道门槛:余嘉豪在西乙的月薪仅2000欧元,需自费支付部分训练开销,而他在CBA可轻松拿到600万年薪(约合月薪4.2万欧元)。
习惯持球进攻的林葳需转型无球手,余嘉豪在西乙被要求扮演蓝领中锋,远离了CBA的核心打法。
女篮李月汝的遭遇警示着风险,她在土耳其联赛遭遇俱乐部欠薪停摆,一度陷入无球可打的窘境。
国家队征召矛盾已然爆发。 杨瀚森因NBA训练营缺席男篮亚洲杯,导致中国队内线轮换吃紧;曾凡博带骨折伤势签约篮网,亚洲杯状态成谜。
篮协虽简化留洋球员注册流程,但对比日本篮协的“海外球员数据库”和伊朗的欧洲青训合作,系统性支持仍显不足。
当王俊杰在NCAA赛场争抢篮板,郇斯楠在佛罗里达州高中扣篮时,他们的名字尚未登上国内热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