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giphy
水面冲击力巨大
首当其冲部位脆弱
至于损伤的原因,其中慢性劳损是所有运动员都要面对的伤痛。在起跳、翻转、入水的过程中,跳水运动员需要完成一系列躯干和四肢伸展、屈曲和旋转的复杂性动作变化,长期重复练习这些动作是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跳水运动员还面临着其他运动少有的威胁——入水时的冲击力,水面拍击带来的风险与慢性劳损不相上下。即便是1米跳板和3米跳板跳水,运动员入水的平均速度也分别高达7.58米/秒和9.54米/秒。
在入水之前的一瞬间,跳水运动员需要保持头颈部与躯干处于同一直线,让身体纵轴垂直于水平面入水。如此入水才能获得更高的分数,也能让水的反作用力沿身体纵轴向上传递,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头颈部过分受力。
值得注意的是,跳水运动员是以掌心平行水面的姿势入水的。此时最先接触水的手腕关节处于背屈、旋前和桡侧偏移的姿态,肩关节处于外展、屈曲的姿态。这样入水能压低水花,但保持这些动作的关节实际上处于一种容易受到损伤的“不稳定”状态。
垂直入水时,运动员的肩、腕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丨giphy
跳水运动员在这样的关节状态下,以重力形成的巨大冲击力快速打破水的表面张力。这种猛烈冲击之后,相应的,水产生的反作用力同样巨大。据报道,从10米跳台跃下入水时,水面对头颈部的冲击力可高达4000牛顿。
可想而知,在人与水面相互接触的须臾之间,运动员的肩膀、躯干、头面部、手或手腕、手臂或肘部所承受的冲击力超乎想象,再加上“不稳定”的状态,这些相对脆弱的区域成为“首当其冲”的易损部位。有研究显示,肩部和躯干是男性运动员最常见的损伤部位,而头面部和躯干是女性运动员最常见的损伤部位。
值得一提的是,当运动员的手压不住水花,或入水角度出现偏移(过大或过小),还可能迫使颈部后仰或前屈,进一步导致颈部局部受力增加,此时运动员颈椎受到损伤的可能性比动作正确时高4~6倍。因此颈椎损伤也是跳水运动员的重要损伤类型。
除了各种骨骼肌肉系统损伤,跳水运动员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导致这类损伤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明确,可能的原因包括空中翻转、水面拍击和静水压造成的运动员眼压升高、视网膜受到牵拉和缺血缺氧等。
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半决赛中的陈芋汐丨icphoto
跳水无疑是一项高危的运动项目,国家跳水队运动员夺取奖牌的背后,是平时无数次伴随着损伤风险的跳跃训练。在中国梦之队的光环背后,运动员的身体与心理承受了许多非常人可承受之重。无论是否在奥运会赛场上获得冠军,跳水运动员们都值得我们的掌声!
参考文献
[1] Chandran A, Morris SN, D'Alonzo BA, Boltz AJ, Robison HJ, Collins CL. Epidemiology of Injuries in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Women's Swimming and Diving: 2014-2015 Through 2018-2019. J Athl Train. 2021;56(7):711-718.
[2] Boltz AJ, Robison HJ, Morris SN, D'Alonzo BA, Collins CL, Chandran A. Epidemiology of Injuries in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Men's Swimming and Diving: 2014-2015 Through 2018-2019. J Athl Train. 2021;56(7):719-726.
[3] Zhou D, Wei W, Tian B, Wang C, Shi X, Jiao X. Ob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retinal changes related to diving in professional divers. Chin Med J (Engl). 2014;127(4):729-733.
[4] 魏东凌, 周琳, 李凤莲. 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33(1):67-70.
[5] 唐玉成. 跳水常见损伤防治研究. 福建体育科技. 2010;29(6):43-46.
[6] 李培源. 优秀跳水运动员损伤部位特征及预防措施研究. 当代体育科技. 2017;7(15):11-11.
作者:CHENG KT
编辑:透明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