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四:中国足球改革之路越走越迷茫
从1992年红山口会议起步,中国足球开始实施全面改革。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我们在最初也曾困惑、迷茫过,但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中国足球是走在一条很明确的道路上,在从专业体制向职业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虽遇到了困难,遇到过竞技成绩不理想甚至是下滑的情况,可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当时所选择走的路没有错,只要继续走下去就可以看见光明,就像中国男足最终在2001年历史性地取得了世界杯入场券那样。
但是,当我们至今依然还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时,我们开始自我怀疑了。譬如,中国足球当前最缺乏的人才问题,多年来依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曾经在专业时代的业余体校制度下,中国足球有完善的四级人才输送网络,确保人才源源不断涌现。但职业化后,从足球学校到各省市的全运梯队,从职业俱乐部梯队到校园足球,青少年球员培养体系究竟应该如何走,至今却依然争论不休。
2010年底开始,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从无到有,并从2012年开始逐渐建立起了单年龄段设置,青少年联赛也在逐渐完善之中。但突然从2018年开始,青少年U系列联赛全部被取消,诸多地方按单年龄段所逐渐组建起来的队伍不知所措,从而队伍建制彻底作废。而国际足联在2023年时宣布,U17世界杯将从2025年开始每年进行一届,而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又需要重新恢复单年龄段队伍建制。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明确提出了“脱钩”的问题。中国足协率先进行脱钩,原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已正式注销,中国足协成为独立的社团法人,“按照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原则调整组建中国足球协会,改变中国足球协会与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构架。中国足球协会与体育总局脱钩,在内部机构设置、工作计划制定、财务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国际专业交流等方面拥有自主权。”可是到现在,“脱钩”一事已经不再提起,更多时候如今的中国足协更像是执行机构,甚至几乎没有决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