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如何预防癌症的文章时,往往会建议“坚持运动,坚持锻炼”,这不是乱说,运动的确能防癌。
先来看看关于运动能防癌的一些研究:
2016 年,美国癌症中心的研究员在分析了多达 144 万欧美人的数据后得出结论:运动能显著降低 13 种癌症发病率。
权威医学期刊《BMJ》发表过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每个星期的运动量达到3000-4000METs-min,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和大肠癌的风险。
《细胞》(Cell)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了小鼠经过规律运动后,体内NK细胞含量明显高于不运动的小鼠,对于肿瘤的免疫力也随之升高。
至于运动为什么能防癌,小艾根据资料总结出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
1、运动的时候肌肉产热比坐着不动时增加10倍以上,体温可提高4℃以上甚至更高。由于癌细胞对热的耐受力比正常细胞差,所以更容易被升高的体温杀灭。
2、运动的时候,人呼吸的频率会加快,吸氧量也更多,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
3、运动可以刺激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增强吞噬细胞的能力,有助于消灭少量的癌细胞。
4、运动使人愉快,可以改善人的情绪,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紧张等消极情绪具有抵抗作用。
运动可以防癌,运动员为什么还会得癌?
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毕竟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运动员都是体格健壮、阳光向上的健康形象。如果连运动员都得癌症,那运动的意义在哪?
首先,我们要明确两点:一是诱发癌症的因素有很多,二是得癌症的运动员只是少数。
另外,运动员之所以能称为运动员,他们的运动量与一般人为了锻炼身体不一样,运动员不是为了锻炼身体,更多的是竞技目的为首要。高强度、高消耗的运动训练,对身体损害更大,免疫功能可能会随之下降,让癌症趁虚而入,这也是为什么专家强调一定要适度运动的原因。
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即可,切勿过度运动,否则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普通人如何适量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身体活动量推荐意见如下:18-64岁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
如果运动时长短,强度小,那么运动效果会大大打折扣。如果过长的运动时间或者强度超出身体承受范围的话,身体极其容易受到损伤,反而产生反效果。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体质适合的运动类型也不一样,什么样的运动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举几个例子:
步行:一次走45分钟,大约完成3公里的距离。
跑步:跑步的时间和频率最好保持在每周跑3-5次,每次跑20-60分钟,每周进行中等强度跑步至少150分钟。
游泳:每次游泳30分钟,每周3-4次。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调整,量力而行。
最后,建议针对自己的体质和习惯建立个性化运动计划运动的方式,以步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力量训练为辅。
总的来说,坚持运动的利远远大于弊。运动员得癌的案例占少数,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要学会客观地看待事实。所以,从今天开始,为了健康,有规律地运动起来吧!
参考资料:
[1]《每天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利于防癌》.扬子晚报.2013-02-03.
[2]《女性不喜运动易患子宫颈癌》.中国妇女报.2016-06-12.
[3]《不良生活方式关联癌症 如何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新华网 .2019-08-1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