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西兰的NCAA球员、澳大利亚的NBL职业球员,他背打、跳投、三分样样敢做,场均13分4.2篮板,三分命中率47.8%,同样入选赛事最佳阵容。 打完韩国那场,他在社交媒体上调侃:“给自己打到尿检了兄弟们。 ”
王俊杰的成长路径很特别。 11岁被海亮教练从徐州带到诸暨,初中高中都在海亮念书。 2019年通过NBA全球精英计划去澳大利亚训练,接着进入NCAA旧金山大学打球,大二就坐稳主力。 海亮教练郑博文评价他:“论身体条件,全国同年龄段优秀的孩子不少,但他最难得的是心态稳、抗压强。 ”
浙江篮球的底气,深扎在青训土壤里。 广厦用五年砸下3亿搞梯队建设,在全省铺开12个训练基地,2023年一口气包揽U15、U17、U19三项全国冠军。 老板楼忠福在夺冠庆典上放话:“三年内再拿两冠! ”
稠州男篮也不遑多让,余嘉豪、程帅澎、陆文博三名国手全出自自家青训。 他们的U21青年队在全国锦标赛成功卫冕,15岁的石洛豪更是在U15联赛场均轰下35.3分,成了新一代“得分机器”。
体系的力量同样关键。 浙江搞出了覆盖全年龄段的“赛事金字塔”:幼儿园玩NYBO联赛,学生打回浦中学这类校园赛事,草根有“浙BA”百团大战,职业层面靠三支CBA球队互相角力。 目前全省篮球人口达到220万,每年超200万人次参与各级比赛,农民、工人、学生、老板都在场上拼。
2025年5月,浙江广厦男篮苦熬27年后终于捧起CBA总冠军奖杯。 胡金秋带着脚伤拼满45分钟,孙铭徽末节独砍18分,替补奇兵赵嘉仁三分三连中锁定胜局。 杭州奥体中心万人呐喊声中,72岁的老球迷抹着眼泪说:“值了,这场胜利我们等了半辈子。 ”
现在的浙江篮球版图上,职业队有广厦和稠州双雄争霸,民间有311支草根球队在70天里打800场“浙BA”,青少年梯队里还藏着下一个王俊杰或石洛豪。 当篮球成了生活方式,人才自然源源不断。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