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网司线员退场,竞技体育缺乏温情,运动精神渐远

信息推送内容

英国《卫报》于7月2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题为《让我们看看没有边线裁判的温布尔登,然后让你告诉我:你真的希望生活是完美无瑕的吗?》。文章指出,阳光普照下的温网在第148个年头,首次宣布不再使用人类边裁,而是利用人工智能和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实时分析18组镜头画面来执行判罚。在这项看似完美的赛事中,甚至连裁决也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然而,我们应该问自己,这种状态真的是进步吗?在比赛的首日,尽管电子判罚精确无误,却有选手抱怨设备音量过低,难以听清裁决的结果。

温网的这一变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时代潮流的顺应。早在多个低级别职业赛事以及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中,人类裁判就已被电子判罚所取代。球员们对此渴望已久,因为在短暂而激烈的职业生涯中,他们无法承受他人错误带来的代价。即使有朝一日我们习惯了没有边线裁判的场面,甚至会将他们曾高声宣判的历史遗忘,但在当下,缺少那熟悉的边裁轮换仪式,令人倍感失落。

在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中,唯有法网依然坚持使用人类裁判,抵制这一变革。当温网宣布改革时,一位资深的边裁不仅表达了被突然抛弃的苦涩,还忧虑这将切断边裁在精英赛事和基层网球之间所起的关键桥梁作用。今年法网期间,当法国网球联合会主席吉勒·莫雷顿被问及为何如此坚持人类裁判时,他明确表示,尽管电子判罚的误差率仍有10%,未来可能会有变革,但我们需要那些全年服务于各级赛事,并在小俱乐部推动网球发展的裁判。如果失去这些人类裁判,法国网球的发展将不容乐观。

或许,温网的此番选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我们需要思考实现“完美”的代价。正如足球迷对视频助理裁判(VAR)系统抱有的复杂感情:本以为能带来完美判罚,却反而剥夺了比赛的激情。我们不愿意容忍显著的误判,却也不想因为机器捕捉到的毫米级越位而扼杀精彩进球,更不希望因等待“完美裁决”而中断庆祝。我们当然不想因为主裁判的失误而输掉比赛,但人类的易错性正是竞技体育中蕴含的血肉温度。

随着AI在各个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必须直面一些严峻的问题。我们追求的究竟是完美,还是“足够好”?我们是否依然珍视人类所独有的价值?如果将决定权交给科技巨头和资本,未来的社会可能与我们的期望渐行渐远。无可否认,机器在某些方面更为卓越,但人性却是不可替代的。超市收银员的微笑、银行工作人员比机器人更有趣的幽默,以及曾为温网增添魅力的人类边裁,他们虽有缺陷,但他们的消逝势必会让人倍感怀念。 (作者:休·缪尔,译者:林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