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辱感驱动!韩国男篮急归化黑人球员,却屡屡遭遇挫折

赛事提醒定制

篮协不是不想找,是真找不到。

自从罗健儿退役后,韩国男篮的归化窗口就关死了。

篮协自己没能力直接签世界级球员——想让人家换国籍,总得给够“甜头”吧?

可协会账上根本掏不出这笔钱。

最后只能死磕一条路:说服KBL联赛里的现役外援“转正”。

这条路,走得磕磕绊绊。

上赛季篮协盯上了三星队的中锋科菲·科本,2米10的大个子,看着是个内线答案。

结果这人团队意识差,小伤小痛就拒绝上场,合作直接告吹。

接着他们联系另一个目标普利姆,电话好不容易接通,对方甩过来一句“赛季结束我就走”,直接挂断。

篮协热脸贴了冷屁股。

外援们的算盘很现实。

来韩国就是打工赚钱的,国家队比赛等于“加班”。

一参赛,休赛期陪家人的时间全泡汤。

说白了,这是另一桩生意,得加钱。

可篮协能给的只有赢球奖金和出场费,塞牙缝都不够。

钱,死死卡住了韩国男篮的脖子。

国家队集训只带12人,多一个都嫌贵。

球员去打亚洲杯预选赛,每天补助9万韩元,折合人民币460块。

在首尔,这点钱连顿像样的饭都吃不起。

想靠这点预算请外援?

难如登天。

其实韩国篮协手里还有张牌——贾林·史蒂文森。

这个211cm的混血大前锋,父亲文泰钟就是韩国男篮第一个归化球员,还带他们拿过2014年亚运会金牌。

史蒂文森被韩国媒体吹成“加强版易建联”,能投三分、能护框,脚步还快。

2024年7月篮协就启动了特别程序要归化他,理论上2025年就能上场。

但亚洲杯他根本没露面,阿拉巴马大学的赛程和韩国国家队完全撞车。

韩国球迷现在很分裂。

有人觉得必须归化,否则打中国就是送分。

也有人骂,靠外援赢了也不光彩,不如把钱砸在青训上。

篮协夹在中间,两头不讨好。

韩国男篮的归化困局,暴露了更深的问题。

篮协和KBL联赛互相指望,又互相推诿。

安俊浩那句“大刀长矛对冲锋枪”背后,其实是体系撑不起野心。

输给中国后,裁判争议被反复炒作,单节17比1的罚球差距成了韩媒焦点。

但抱怨改变不了场上差距——当对手用身体和高度碾压你时,裁判吹不回来。

韩国男篮的归化之路,撞上了一堵现实的墙。

墙这边是囊中羞涩的篮协、挑三拣四的外援和撕裂的舆论。

墙那边,是中国男篮的年轻球员在亚洲杯上,用残阵把韩国挡在四强门外。

世界杯预选赛再碰头时,韩国队手上能打的牌,还是那几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